5月2日,教育部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馬克思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20世紀中國文學史》首席專家劉勇教授做客“蘇信大講堂”,為我院師生作了一場題為《五四新文學的經典意義》的專題講座。
講座中,劉勇教授從五四運動講起,將五四新文學的特征概括為“一點難求,巨星漫天”,以新穎的角度提出了五四新文學在中國現代化轉型中的作用。現代文學位于古今中外縱橫交錯的中心點,新文學的誕生并非一種割裂,而是在繼承傳統中帶有新變;五四時期名家巨擘輩出,如眾星薈萃,體現出當時青年一代共同的追求與選擇。關于“現代文學”的命名問題,劉勇教授特別指出文學史概念中的時間意義并不等同于歷史中的時間意義,新文學之“新”也不止是一個簡單的意識形態或時間概念。劉勇教授將五四新文學的跨文化品格概況為:“最注重創新,同時又最注重傳統;最強調立本,同時又最強調開放;最渴求自由,同時又最勇于承擔責任;最深刻地批判社會,同時又最無情地解剖自己”,他指出正是這種品格使五四一代人博采中西、縱觀古今,得以兼具新文學作家,國學大師,外國文學翻譯家三個身份。在談到五四新文學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資源這一內容時,劉勇分享了他對于日本、俄羅斯、歐美文化的見解,“文化之間存在的交匯融合、相互借鑒是明顯的,不可忽視的,研究五四新文學不能回避世界文化背景的影響。”劉教授幽默風趣、清晰直觀的講解多次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講座由黨委委員、宣傳部長闞迺慶主持。全院700多名師生聽取了講座,大家對劉勇教授的精彩講座報以熱烈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