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為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提高勞動力素質和促進就業,加強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領域新職業、新工種職業技能的培訓考核工作,于1996年,以"勞部發[1996]19號"文件《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培訓考核工作的通知》,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織實施,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一項培訓和相應的考試工作。
一、簡介
全國計算機及信息高新技術考試的出發點是培養和考察計算機的實際應用能力,注重技術技能培訓,并根據不同領域中的計算及應用情況規劃若干個實用軟件應用模塊,分別進行獨立培訓考核。目前已根據不同應用領域特征劃分為:辦公室軟件應用,數據庫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圖形、圖像處理,專業排版,因特網應用,計算機速記,微型計算機安裝調試維修等八個技能培訓考核模塊。
開展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高新技術在我國的迅速普及和推廣應用,提高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應用者的操作水平和高新技術裝備的使用效率,給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應用人員的上崗擇業、人才交流提供一個標準化的技能水平測試和能力證明,使我國的勞動資源配置逐步適應科技進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 考試面向全社會的普通勞動者,重點測評考生掌握計算機各類實際應用技能的水平。因此,培訓和考試以實際操作為主,考試方法是在計算機上使用相應的程序完成具體的作業任務。
2、 考試內容動態跟蹤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中技術先進、應用廣泛的成熟產品,體現較高的計算機技術含量和最新的應用技術,將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應用領域的繁多內容按職業功能歸類為模塊,再按操作特點分解為技能點,并以不同的難度、效度或相關技能掌握范圍確定考試等級。及時根據技術發展水平及社會接受程度,推出和更新標準、大綱和題庫。
3、 考試由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和各省、市、自治區的勞動職業技能鑒定指導機構在全國統一組織實施,考核體系中的證書、標準、大綱、題庫、考核、管理全部統一,保證考試的權威性和一致性。
4、 考試設計和組織實施貫徹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公開全部考核標準、考試大綱、考試題庫和評分標準;每個考生逐一隨機抽題,各個考生在一場考試中題目各不相同;以嚴密的質量監督體系為保障,建立了從標準制訂、題庫制作、考試組織、成績評定到結果復核、證書發放等一整套由嚴格的行政監管規定和技術保障制度組成的質量監督體系。
5、 積極研究和探索先進的考試理論、考試技術和考試方法,促進考試手段的更新和發展,不斷提高考核測試水平和效率。
6、 根據勞部發[1996]19號文件要求,部鑒定中心及時頒發了一系列配套文件:
* 勞職鑒字[1996]07號《關于開展計算機及信息高新技術培訓考試全國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
* 勞職鑒字[1996]16號《關于計算機及信息高新技術培訓考試收費標準的通知》
* 部職業技能開發司、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聯合下發的勞培司[1997]63號《關于在全國開展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擴大試點工作的通知》
* 勞社鑒發[2000]13號《關于在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中開展智能化考試試點工作的通知》
同時制定了與考試配套的標準、規程、管理辦法:
*《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技能培訓和鑒定標準》
*《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考務管理規程》
*《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評員資格認定和管理暫行辦法》
*《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站管理暫行辦法》
*《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智能化考試實施細則》
根據部、司和部中心的文件、規定和管理辦法,各省、市、自治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頒發了考試在本地開展的文件和實施方案。
二、等級劃分
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的等級劃分為五、四、三、二、一,對應職業資格的初級、中級、高級、技師和高級技師,分別稱為初級操作員、操作員、高級操作員、操作師和高級操作師等。
附:證書樣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