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青春活力的蘇信校園里,你總會看到一個瘦小的身影匆忙地穿梭在人群之中,她就是物聯網工程學院(信息安全學院)分團委副書記、計應174班班長兼團支書——劉陳麗。提及劉陳麗同學,浮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個干練勤奮又開朗愛笑的形象。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大學生自強自立,勤奮刻苦的優秀品質。很少有人知道這樣一個樂觀向上的女孩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經歷,她永遠展示給大家的都是陽光燦爛的笑容,這也讓人忽略了她一路上的成長軌跡。
她出生在江蘇泗陽的一個特殊的家庭,才23歲的她,父親已經67歲了,母親也53歲了。她還是家中的長女,她下面還有2個弟弟,2個妹妹。二妹21歲,卻已經在外打工4年了;三妹正在讀高三,即將迎接6月份的高考;兩個弟弟也正在讀初三,即將面臨中考。
這個家庭不僅特殊在子女多,還特殊在這是一個沒有“家”的家庭。在劉陳麗13歲之前,一家人一直漂泊在外,去過北京、浙江、沈陽、福建等多個地方,幾乎跑遍了大江南北,家里五個孩子只有她是出生在老家的。在那段漂泊的日子里,她經常聽見媽媽說“我們沒有家,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北揪蜕钷讚囊患胰?,因為要躲計劃生育,到處搬家打游擊,就更存不下什么積蓄了。作為家中老大的劉陳麗也因此吃了不少苦頭。
因為家庭情況的特殊,她比同齡的孩子要懂事許多,也成熟許多。在她9歲那年,因為搬到外地,又沒有找到接收外來工子女的學校,她只好中斷學習。那一年,她就留在家里,幫爸爸媽媽擺攤做生意。大家很難相信本該坐在爸爸腿上撒嬌的年紀,卻已經能一個人守一個攤子做生意了。就這樣,她整整在家里幫忙做了一年生意,直到家里再一次搬家。又一次搬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好在這一次找到了學校,她終于又回到學校學習了,可能是因為習慣了這種漂泊不定的生活,劉陳麗總能很快的適應新的環境。但是因為這種不穩定的生活,她一直到12歲才真正念完一年級,她也從那時起成了同學眼中的“留級生”。即使拿到了班里的第一名,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沒有人同學認可她,因為大家都認為一個留級生拿第一名沒什么好值得表揚的。她也經常因為自己比班級同學大許多而感到自卑,但她出來沒有抱怨過,因為她深知家里生活的不易,能夠在學校學習就已經很知足了。于是她更加的努力,從小到大一直都是老師眼中的三好生。
在她三年級的時候,一家人終于回到了老家。都是這一家人卻沒有屬于自己的“家”。于是一家人又在為租房和孩子們的學費發愁,終于東借西湊的湊齊了學費,也租到了房子,慢慢地,日子總算是穩定下來了??墒呛镁安婚L,在她15歲那年,家里遭遇變故,父親受了打擊,患上了精神分裂癥,不久之后,母親也因長期勞累而導致食道長瘤,這對于這個脆弱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個女孩兒也開始更加努力地學習,吃穿也更加節儉。終于她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一所實驗高中,可剛開學一個月,她因為給自己的壓力太大患上輕度抑郁癥進了醫院。一向乖巧懂事的劉陳麗,那一次就在醫院的病床上和父親說不想上學了,并且態度非常堅決,最終在家人的勸說下轉學到了當地的一所職業高中。三年的學習后,她來到了蘇信,她并沒有因為上的是大專而放棄對自己的要求。進入學校后,她開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在開學的班委競選上她成功了競選上了班級的副班長。在人家窩在宿舍睡覺打游戲的時候,她卻忙著開會、勤工儉學。到了大二班級班委改選,她也因為工作認真而受到同學的一致認可,成為班級的班長兼團支書,與此同時,團學換屆,她也靠自己的努力競選上了分團委副書記和成蹊影院外聯部部長。
在其他同學看來,這些工作已經夠忙的了,可她還要做勤工儉學來掙生活費。即使寒假、暑假,她也要出去打工掙錢,為了掙春節期間的三倍工資,她連續兩年沒有在家里過年,經常有同學會問她:你不累嗎?她總會笑著說“雖然有時候很累,但是很充實?!?/p>
在忙工作的同時,她也沒有松懈自己的學習,獲得了二等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以及“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等多個榮譽。
這就是劉陳麗,一個堅信“越努力,越幸運”的女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