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成 人 在线播放视频,国产成本人片免费久久,亚洲本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今天是:

專業簡介

人才培養方案

當前位置: 本站首頁 >> 專業簡介 >> 人才培養方案 >> 正文

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發布日期:2025-04-01    作者:     來源:     點擊:

2024級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代碼:510203)

一、招生對象與學制

招生對象:高中畢業生

學制:全日制三年

二、職業面向

所屬專業大類

(代碼)

所屬專業類

(代碼)

對應行業

(代碼)

主要職業類別

(代碼)

主要崗位類別 (或技術領域)

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

電子信息大類(51)

計算機類(5102)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65

計算機軟件工程技術人員(2021003);

計算機程序設計員(4040501 );

計算機軟件測試員(4040502)

軟件開發;

低代碼開發;

軟件測試;

軟件技術支持

計算機程序設計員證書、信息通信網絡運行管理員證書、計算機二級證書、ETA NST/ESNT認證證書、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證書,或本專業其他相當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A

B

C

D

E

F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和程序設計、數據庫設計與應用、軟件測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知識,具備軟件設計、開發、測試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養,能夠從事軟件開發、軟件測試、軟件技術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四、培養規格

本專業畢業生應在素質、知識和能力等方面達到以下要求。

(一)素質

1.思想政治素質: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能夠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躬身踐行“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更好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實際行動。

2.人文素質: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能夠形成自身的藝術特長或愛好。勇于奮斗、樂觀向上,能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

3.職業素質:具有職業道德、工匠精神、信息素養、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創新思維、全球視野和市場洞察力。

4.身心素質:具有健康的體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健身與衛生習慣,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合格要求。

5.創新素質:能夠打破常規、突破傳統,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直覺力、豐富的想像力、預測力。

(二)知識

1.文化基礎知識:掌握必備的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2.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操作系統等基礎知識,以及職業規劃和職業道德規范相關知識。

3.專業基礎知識:掌握工業互聯網基礎、Java程序設計、C#程序設計等相關知識。

4.專業核心知識:掌握Java Web、Java EE、Android開發、低代碼開發、軟件工程、軟件測試等項目開發測試的專業知識。

5.行業應用知識:熟悉工業互聯網軟件開發、項目管理、規劃和實施相關知識,熟悉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領域的行業應用知識。

(三)能力

1.非專業能力: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具有團隊合作與抗壓能力。

2.專業能力:

1)具有信息技術綜合應用、計算機系統開發與運維能力。

2)具有閱讀并正確理解軟件需求分析報告和項目建設方案的能力。

3)具有從事軟件測試、軟件編碼、軟件維護的能力,具有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技術)、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領域進行軟件開發的能力。

五、畢業資格與要求

(一)畢業學分要求

“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學分≥134;“職業拓展課程”學分≥18;總學分≥152。專業必修課程學分必須全部獲得。未受過處分或者處分已撤銷。

(二)計算機能力要求

獲得全國計算機一級證書或其他同等級計算機證書。

(三)語言能力要求

《高職英語(一)》《高職英語(二)》成績合格。

(四)職業資格證書要求

獲計算機程序設計員證書、信息通信網絡運行管理員證書、計算機二級證書、ETA NST/ESNT認證證書、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證書,或本專業其他相當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可免職業資格證書要求:

1.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或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三等以上獎項;

2.獲得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或世界技能大賽江蘇省選拔賽二等以上獎項;

3.獲得專利、軟件著作權排名前3(含指導老師的去除指導老師的排名)。

(五)體質健康測試要求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須達標。因病或殘疾不能參加全部或部分項目測試,可向學校提交免予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申請,學校審批后方可免予執行。

六、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

(一)課程體系架構  

1.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及安排

強化基礎素質,圍繞人的可持續發展、全面發展設置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包括入學教育與軍訓、軍事理論、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課、形勢與政策、四史教育、高等數學、信息技術基礎、信息技術基礎考證強化訓練、新一代信息技術導論、高職英語、體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藝術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教育、勞動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課程或專題講座。合計47.5學分。

勞動教育(一):由后勤處負責基礎勞動教育課程的組織與實施,在各職能部門及二級學院配合下,落實基礎勞動教育課程崗位,確定各崗位指導教師,分組安排學生到相應崗位,進行崗前安全教育培訓,應急突發事件處置等,提供相應的勞動工具和勞動用品;學工處指導二級學院落實輔導員、班主任對勞動教育課程的理論教學和管理工作,做好基礎勞動教育相關考核、成績錄入、歸檔等工作。

勞動教育(二):由物聯網工程學院負責組織與實施,在第四學期進行,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2.專業基礎課程設置及安排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群按照“底層基礎+中層模塊+高層方向”,圍繞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和崗位群的項目貫通、書證融通專業群課程體系。根據物聯網技術專業群對技術技能人才所必備的共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求,設置職業素養、工業互聯網基礎、程序設計基礎、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基礎、數據庫程序設計(MySQL)、IT職業英語等職業基礎平臺課程,合計21學分。

3.專業課程設置及安排

根據專業核心崗位能力要求設置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對接工業全系統深度互聯的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構建工業互聯網典型項目貫通,根據專業核心崗位能力要求設置專業核心課程模塊,設置Java Web程序設計、C#程序設計、軟件工程與UML、Java EE框架應用與開發、軟件測試技術工業軟件開發與應用等專業核心課程,合計72學分

4.職業拓展課程設置及安排

學校統籌開設關于國家安全教育、節能減排、綠色環保、金融知識、社會責任等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方面的選修課程、拓展課程、專題講座(活動);組織開展勞動實踐、創新創業實踐、志愿服務及其他社會公益活動,包括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技術)、智能交通(無人駕駛技術)、智慧物流等典型行業應用的拓展專業選修模塊、創新實踐課程模塊、其他選修項目、綜合素質教育、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競賽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課程,合計大于等于18個學分。

(二)專業核心課程信息表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

類型

基準

學分

基準學時

職業能力培養

主要知識與技能點

1

Java程序設計

B

4

64

1.閱讀技術資料;

2.閱讀程序;

3.設計程序邏輯框圖;

4.熟悉相應開發語言;

5.熟練操作相應開發工具;

6.按項目書要求完成既定目標的程序代碼的編寫;

7.調試程序和排錯能力;

8.編程規范和代碼版本控制能力。

1.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2.程序編碼規范;

3.Java集成開發環境;

4.編寫和執行Java程序;

5.Java程序結構;

6.多態性、重載、繼承、覆蓋;

7.使用流實現文件處理;

8.多線程應用;

9.Socket技術。

2

C#程序設計

B

4

64

1.閱讀技術資料;

2.閱讀程序;

3.設計程序邏輯框圖;

4.熟悉相應開發語言;

5.熟練操作相應開發工具;

6.按項目書要求完成既定目標的程序代碼的編寫;

7.調試程序和排錯能力;

8.編程規范和代碼版本控制能力。

1.編寫和執行C#程序;

2.集成開發環境;

3.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

4.使用流實現文件處理;

5.Windows窗體應用程序的開發。

3

Java Web程序設計

B

4

64

1.閱讀技術資料;

2.閱讀程序;

3.設計程序邏輯框圖;

4.熟悉相應開發語言;

5.熟練操作相應開發工具;

6.按項目書要求完成既定目標的程序代碼的編寫;

7.調試程序和排錯能力;

8.編程規范和代碼版本控制能力。

1.搭建JSP程序開發環境;

2.應用JSP基本元素創建動態網頁;

3.應用內置對象實現服務器和客戶端的信息傳遞;

4.JDBC數據庫訪問技術的應用;

5.應用MVC模式優化JSP程序。

4

Java EE框架應用與開發

B

4

64

1.閱讀技術資料;

2.閱讀程序;

3.設計程序邏輯框圖;

4.熟悉相應開發語言;

5.熟練操作相應開發工具;

6.按項目書要求完成既定目標的程序代碼的編寫;

7.調試程序和排錯能力;

8.編程規范和代碼版本控制能力。

1.Java EE開發環境搭建;

2.流行框架基礎知識;

3.常用的企業開發技術;

4.實戰項目。


5

軟件工程與UML

B

3

48

1.熟練操作相應開發工具;

2.按項目書要求完成既定目標的程序代碼的編寫;

3.調試程序和排錯能力;

4.編程規范和代碼版本控制能力。

1.軟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軟件生命周期、軟件模型;

2.結構化分析、結構化設計、結構化實現;

3.UML的應用;

4.面向對象方法;

5.軟件維護;

6.軟件項目管理。

6

軟件測試技術

B

4

64

1.搜索資料的能力;

2.閱讀程序的能力;

3.編寫代碼的能力;

4.使用測試工具的能力;

5.撰寫軟件測試報告和測試文檔的能力;

6.團隊協作的能力。

1.軟件測試概述;

2.軟件測試策略與過程;

3.黑盒測試及其用例設計;

4.白盒測試及其用例設計;

5.缺陷管理工具、用例管理工具、自動化測試工具的使用;

6.軟件測試過程管理。

7

Android應用開發

B

4

64

1.搜索資料的能力;

2.閱讀程序的能力;

3.編寫代碼的能力;

4.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測試程序的能力;

5.打包、部署安裝的能力;

6.團隊協作的能力。

1.自定義View;

2.Fragment;

3.屏幕適配;

4.Service服務;

5.廣播及接收器;

6.多線程編程;

7.數據存儲;

8.網絡編程;

9.圖形圖像處理;

10.項目綜合開發。

8

工業軟件開發與應用

B

4

64

1.工業軟件應用的設計和開發

2.工業軟件系統集成

3.工業軟件系統管理和維護

1.開發環境的安裝與配置

2.界面布局和控件

3.Activity、Intent組件

4.界面導航方式

5.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編程

6.數據存儲方式

7.動畫實現

8.第三方圖表庫使用

9.軟件國際化

(三)專業課程思政矩陣圖  

序號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支撐思政點

遵紀

守法

家國情懷

思想品德

職業

操守

工匠精神

理想信念

創新精神

文化

自信

人文素養

社會

責任

人生價值觀

吃苦

耐勞

團結

協作

環保

意識

可持續發展

備注

1

專業基礎課

職業素養

H


H

H

M


M






M



H


2

專業基礎課

工業互聯網基礎


H


M

H


M

H

H

M



M

M

M

M


3

專業基礎課

計算機網絡基礎


H


M

H


M






M


M

M


4

專業基礎課

程序設計基礎


H


M

H


M

M

H




M


M

M


5

專業基礎課

數據庫程序設計(MySQL)


H


M

H


M






M


M

M


6

專業基礎課

IT職業英語


M


M



L

M

H






M

H


7

專業課

Linux操作系統


H



H


H



M

H


H



H


8

專業課

Android開發基礎


H



H


H



M

H


H



H


9

專業核心課

Java程序設計


H



H


H



M

H


H



H


10

專業核心課

Java Web程序設計


H



H


H



M

H


H



H


11

專業核心課

軟件工程與UML


H



H


H



M

H


H



H


12

專業核心課

C#程序設計


H



H


H



M

H


H



H


13

專業核心課

軟件測試技術


H



H


H



M

H


H



H


14

專業核心課

Java EE框架應用與開發


H


H

H


H



M

H


H



H


15

專業核心課

Android應用開發


H


H



H



M

H


H



H


16

專業核心課

工業軟件開發與應用


H


H



H



M

H


H



H


17

專業課

畢業設計



H


H


H



M


H

H



H


18

專業課

崗位實習

H



H


H



M


H




H

H


七、教學基本條件

(一)師資隊伍

專任教師結構優化,梯隊合理。專業帶頭人具有高級職稱,骨干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不低于90%,學生數與專任教師數比例不高于25:1。專任教師應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能力,積極發揮育人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不斷提升專業競爭力。

注重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建設,吸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工程師、技術專家形成專兼結合的混編教學團隊。建立兼職教師庫,實行動態更新。

(二)教學設施

以江蘇省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物聯網融合創新實訓平臺和智能物聯網(AIoT)產教融合集成平臺為軟件技術專業學生的核心實訓平臺。主要包括能夠滿足正常的課程教學、實習實訓所需的專業教室、 實訓室和實訓基地。

1.專業教室應達到的基本條件

配備黑(白)板、多媒體計算機、投影設備、音響設備,互聯網接入或 WiFi環境,并具有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安裝應急照明裝置并保持良好狀態,符合緊急疏散要求、標志明顯、保持逃生通道暢通無阻。

2.校內實訓室(基地)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根據軟件技術行業發展和職業崗位工作的需要,與行業知名企業合作,針對典型工作崗位,逐步建設與完善移動互聯實訓室、數據庫開發實訓室、工業互聯網綜合實訓室、iOS系統開發實訓室和軟件測試專業實訓室等,每個實訓室應能完成人才培養方案中相應教學項目課程的訓練及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滿足就業崗位要求并具備持續發展能力。

3.校外實訓基地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本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按照統籌規劃、互惠互利、合理設置、全面開放和資源共享的原則,保證學生校外實訓有充足的數量與質量。學校與緊密性合作企業簽訂校外實訓基地合作協議。協議書應包括以下內容:雙方合作目的;基地建設目標與受益范圍;雙方權利和義務;實習師生的食宿、學習等安排;協議合作年限及其他。

4.學生實習基地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具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能提供軟件開發、軟件測試、軟件編碼、軟件技術支持等相關實習崗位,能涵蓋當前軟件產業發展的主流技術,可接納一定規模的學生安排頂崗實習;能夠配備相應數量的指導教師對學生實習進行指導和管理;有保證實習生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規章制度,有安全、保險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學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等的信息 化條件。引導鼓勵教師開發并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學平臺,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三)教學資源

學校提供能夠滿足學生專業學習、教師專業教學研究和教學實施需要的教材、圖書及數字資源等。

1.教材選用有關基本要求

完善教材選用制度,除部分教育部指定教材、考證教材外,其余教材必須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職高專類教材,優先從國家和省兩級高職高專類規劃教材目錄中選用教材。鼓勵與行業企業開發特色鮮明的專業教材。

2.圖書配備有關基本要求

圖書文獻配備能滿足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師生查詢、借閱。專業類圖書文獻主要包括:行業政策法規資料,有關軟件開發的技術、標準、方法、操作規范以及實務案例類圖書等。

3.數字資源配備有關基本要求

建設、配備與本專業有關的音視頻素材、教學課件、數字化教學 案例庫、虛擬仿真軟件、數字教材等專業教學資源庫,種類豐富、形式多樣、使用便捷、動態更新、滿足教學。

(四)教學方法

依據軟件技術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要求、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以達成預期教學目標。倡導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勵創新教學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現場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方法,堅持學中做、做中學,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實現“教、學、做”合一,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五)教學改革評價

改進學習過程管理與評價。嚴格落實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求,加大過程考核、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嚴格考試紀律,健全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學生學習過程監測、評價與反饋機制,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實習、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全過程管理與考核評價。

教學評價實行多元考核評價,注重能力評價、過程評價。改變評價主體單一的現狀,引入多方評價主體,包括企業、學生、校友、其他第三方;改變一張考卷的傳統評價方式,增加能力過關、演講、崗位績效考核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技能競賽、職業資格技能鑒定,建立學分銀行,用混合式多元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利用社會資源,完成對學生能力的多維度評價。

(六)質量保障

學校構建覆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保障體系。完善質量保障制度設計,建立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優化質量保障工作流程,扎實開展常規檢查與專項檢查活動,協調各部門提高信息反饋時效。提升教師質量主體意識,結合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八、制訂與實施說明

(一)制訂說明

1.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據、思路和培養特色

軟件技術專業是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群的重點專業,依據江蘇省、無錫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對高職軟件技術人才的需求,與相關企業共同制訂由通識教育課程、職業基礎平臺課程、專業課程、職業拓展課程構成的“能力遞進,工學交替”的工學結合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學分學時設定及占比

教學計劃總學分為158.5學分,總學時2612課時;其中通識教育課程的學分為47.5學分,占比為29.97 %;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學分為93學分,占比為58.68 %;選修課學分為18學分,占比為11.36%。實踐性教學課程課時為1826課時,占比69.91 %。符合教育部有關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

(二)其他

本方案由專業帶頭人、專業負責人、教研室主任、專業骨干教師、“政、行、企、園”專家等組成的編制團隊共商并完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州市| 类乌齐县| 长泰县| 海盐县| 西乡县| 五莲县| 建昌县| 新源县| 浦城县| 浦县| 平利县| 丰都县| 永胜县| 商河县| 彭水| 乐陵市| 武汉市| 贵港市| 宁晋县| 崇礼县| 池州市| 广宁县| 门头沟区| 庆阳市| 逊克县| 岐山县| 新沂市| 连云港市| 澳门| 色达县| 洛宁县| 柘城县| 颍上县| 西青区| 盐边县| 石阡县| 水城县| 昭通市| 黄陵县| 斗六市| 原平市|